胡锦涛 国家主席、
宋健 中日友好协会会长、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我是麻生太郎。(中文)
可以说只不过30年,也可以说漫长的30年。
这30年的岁月与我作为政治家走过来的生涯同步。刚才胡锦涛国家主席也讲过,1978年10月23日,在福田赳夫首相与来日的邓小平副总理之间,互换了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
我首次当选国会议员,正是在此后的第二年。1979年我率领日本青年会议所代表团访华,当时有机会承蒙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胡启立先生予以会见。那时的情景,就好像是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30年过去了,日中两国在广泛领域里不断展开交流与合作。抚今追昔,不禁使人深有感触:今天良好的日中关系,归功于今天在座各位及众多人士令人敬佩的努力。
对于日本而言,像中国这么重要的国家并不多见。
30年前还只是一年4万人次的往来,去年竟超过了5百万人次。也就是说,每天日中之间往来的人数多达1万4千人次。同样,在经济方面,去年的日中贸易总额约为2千4百亿美元,是30年前的50倍。
日中关系的关键所在是“互不可缺的伙伴关系”。
胡锦涛国家主席也曾经讲过,“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只要具备这种基本理念,即使遇到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我一贯强调我所说的日中“共益”也就是日中“共赢”的重要性也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我们的关系不应该是为了确保日中“友好”而互相之间过于客气的关系,相反,日中两国切磋琢磨、共同合作,才是真正的“战略互惠关系”。正如孔子曰“三十而立”,现在的日中两国应该立在国际舞台上,将“共赢”的精神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从有关日中关系的舆论调查结果来看,我不得不感到一些不安。在日中两国,对对方多少持有肯定情感的人数均不足三成。
即使见解有所不同,但至少也应时常去正确理解对方所想。重要的是,不断积累各个层面的对话与交流,加深社会广泛的相互理解。
尤其是,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国互访的高中生们曾发表坦率的感想说:“听说日本是军国主义化,但在日本期间并没有遇到过穿军装的人”;“听说在中国反日情绪强烈,而实际上人们都很热情亲切”。每次听到这些,我都深感日中之间的相互理解如同大海一般潜力巨大。
年轻人灵活而敏锐,并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就日中关系而言,我认为,只有谦虚地回顾“过去”、共创“未来”,才是生活在“现在”的我们为下一代的使命。
当今世界,正步入难以预见未来的时期。欧美金融体系所发生的危机,正在超越国境影响到其他各国的实体经济。
为了克服目前的难关、恢复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国际社会并肩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刚才我分别同胡锦涛国家主席、温家宝总理共同确认日中两国将要对这种国际社会的行动作出贡献。
从环境、节能等问题到联合国改革,需要日中两国合作应对、向亚洲发出积极信号的课题尚有许多。
在此状况下,重要的是,两国领导人在发生某种事情时立即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建立起这种关系。只有日中关系取得发展,才有亚洲乃至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从这意义而言,我们展望的未来是相同的。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更加对日中关系的“底力”也就是潜力、日中合作的可行性充满信心。
日中两国是无法搬家的“永恒邻居”,而诸位都是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这一宏伟日中合作工程的参与者。
为了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亚洲,日中两国理应共同努力、共同发展。为了构筑如此的日中关系,我作为日本国总理大臣下决心与胡锦涛国家主席、温家宝总理一道倾注所有热情,发挥一切智慧。
以上是我在此值得纪念的重要时刻所表明的对日中关系的信念,荣幸地希望诸位能够给予理解。
最后,让我再次与各位共同庆祝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同时向一直以来为日中关系的发展而尽心竭力的所有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