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首页 >> 日本外交/日中关系 >> 日中关系动态

 
关于使馆
大使专栏
赴日签证
签证咨询/最新消息
签证手续及所需材料
  探亲/访友签证
  配偶短期滞在签证
  短期商用等签证
  短期多次往返签证
  日企推荐的短期签证
  团体与个人观光旅行
  访日医疗居留签证
  持在留资格证明书者
  第三国人申请
日中关系/日本外交
日中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青少年交流
赴日留学/学术交流
介绍日本
媒体
链接


新浪微博二维码

腾讯微博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岸田文雄外务大臣在读卖国际经济恳谈话会上的演讲——新时代的日中关系

(16.04.25)

 

1、开头
  我是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今天,承蒙大家百忙之中在此汇聚一堂,我谨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要衷心感谢给予安排这样一个宝贵机会的读卖国际经济恳谈话会的有关人士。

  在下面的演讲里,在诸多外交课题中,我想集中就与日本的邻国中国的关系、也是对日本而言重要的两国关系之一的日中关系来谈一谈。日中两国要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这是我今天所要讲的主题。什么是新时代?那就是只从这20年左右看,在国际社会的力量对比中日本和中国在各自的立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拥有世界第三和第二经济实力的日中两国,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负起更大责任的时代了。这样的时代下,在日中之间,既存在课题、也存在令人担忧的事。但是日中是无法搬家的邻国关系。通过“友好”与“合作”一道努力为世界做出贡献。我认为这是对两国而言唯一的选择。

  “通过相互理解的努力,进一步更深入、更广泛地推进有益于世界和平与亚洲稳定的日中关系,才是今天赋予两国国民最大的课题。”这句话是日中邦交正常化的主角之一、大平正芳前总理,在其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1979年访华时讲话中的一句。大平前总理不仅担任过外务大臣即是我的老前辈,而且担任过自民党政策集团宏池会的会长,也是我的老前辈。我就任外务大臣快3年半了,我更加切实感到这一大平前总理的发言在今天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果各方面情况允许,我将在这个黄金周访华并与中方进行坦率对话,愿意为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而作出贡献。

2、过去:回顾过去,缅怀先辈们的努力
  前年11月的北京APEC期间,实现了日中首脑会谈、以及外长会谈,从而日中关系开始向改善的方向发展。我也作为外务大臣为进一步巩固改善关系的势头而做出了努力。
  日中之间有着2千多年的交流历史。去年5月,习近平国家主席面对访华的日中观光文化交流团讲到,“中日一衣带水,2000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两国人民的主旋律,两国人民互学互鉴,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的汉字、佛教、儒教传到日本,日本为学习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而派遣了遣隋使、遣唐使等,通过这些同中国之间的交流日本从中国那里学到的事情不胜枚举。此外,当代日本向中国提供的3万亿日元以上的政府开发援助、以及日本企业通过投资和贸易等方式提供的资金和技术,为中国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也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

  日中关系到明年(2017年)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5周年,后年(2018年)将迎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面对这样的喜庆时节,我们应该回顾起这些两国的先辈们怀着对对方的敬意和尊敬、相互取长补短、促进相互进步的历史。

 

3、当前:日中关系现状与基本想法
  目前,日中两国是世界第三、第二的经济大国。日本与中国正在日益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日本而言,中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对中国来说,日本则是第二大贸易伙伴。此外,日本到中国的企业约达2万3千家,并创造出巨大的就业机会。

  在人员交流方面,去年中国访日人数同比增加到两倍以上,达到499万人次,创最高纪录,我相信这点大家记得很清楚。今年以来的情况又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仅在今年1至3月的三个月间,同比增长约六成。另外,日本在华侨民现已超过13万人,也是日本人侨居第二多的国家。地方层次的交流也扩大到全国各地,目前两国之间的友好城市已发展到362对。

  最近,中国经济减速令人担心,日本也同样关注中国经济状况。但同时这种担心也恰恰反映出世界对中国经济的期待。按照中国政府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的实质GDP增长为6.9%,虽说比过去有所减缓,却依然是极高的增长。仅从GDP增加部分来看,就已超过了世界排序第20位左右一个国家的GDP。正如在座各位切身感受到的那样,中国还一直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巨大潜在市场。

  在此状况下,中国政府为实现稳定、持续发展而就各种课题展开认真应对,比如去产能、国企改革、脱贫等诸多结构改革。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为了中国的结构改革与和平发展,日本不惜进行合作。同时也期待中国能与日本一道为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另一方面,日中正因为邻国,两国间存在很多课题和令人担忧的事。这也是事实。尽管如此,我们过去一直以智慧和创意克服了这些困难。我们可以说,日中间的四个基本文件和前年四项一致点,就是这些努力的证明。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在确认“互为伙伴关系,互不构成威胁”的同时,发展了战略互惠关系。今后,首先要扩大合作,其次要应对课题与令人担忧的事,三是要培育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通过这些工作,正如我在开头所讲,我们要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日本将为此作出努力。当然,单方面的努力不能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希望中方也务必积极合作。

 

4、今后的日中关系
[扩大合作]
  刚才我谈到的三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合作。我认为,日中间可进行双赢合作的领域极其多,而且具有尚未发挥出的巨大潜力。

  在中国面临的课题中,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污染以及不良债权的处理等,这些都是日本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或泡沫崩溃时期曾经遇到或克服的。日本的有些经验可以给中国解决课题助一臂之力。日本愿为此尽可能地与中方进行合作。我认为,中国能克服种种课题持续和平发展,对日本及国际社会来说也是巨大机遇。

  这种领域之一就有防灾领域。日前熊本发生地震后,习近平国家主席、李克强国务院总理和王毅外交部长分别发来亲切慰问电。另外许多中国朋友也纷纷在互联网上留言,祈祷灾区早日得以重建和受灾者平安。同样在5年前发生东日本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和人民也向日本伸出了温暖人心的援助之手。2008年四川大地震时,日本的国际紧急救援队赶往灾区,他们努力救死扶伤,在中国广泛报道。自然灾害没有国界,何时何人受灾是不可预测的。日中都共享遭受自然灾害之教训,提高防灾能力,并在灾害发生时相互帮助。这正是有助于日中两国国民的和平与安全。

  还有就是,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也是两国都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重要的合作领域。在一直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中国,自1980年代以后,面临了少子和高龄化问题。中国如果借鉴早先一步进入少子和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经验和知识,就可以少走弯路。另外,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针对老龄化的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对具有这方面优势的日本企业来说也是一场扩大商务的机遇。

  其它还比如有节能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这些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国民和在华日本侨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还难免跨境影响到日本。反之亦然。所以扩大合作的余地非常大。

  另外,从对地区及国际社会负责任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性课题的角度看,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还有很多。如何应对不透明度增加的世界经济就是一个迫切课题,期待在日中分别召开的G7峰会、G20峰会上,就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针对相继进行核试验和发射导弹的北朝鲜问题,有必要日中等有关国家密切合作,显示出一致的态度。许多全球性课题也是日中各自的课题,而几乎所有的这些课题都有着合作的潜力。希望通过这些合作,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

 

[应对课题与令人担忧的事]
  三项工作中,第二项工作就是应对课题与令人担忧的事。日中正是因为邻国,双方要耐心应对许多课题和问题。坦率地讲,快速且不透明的军费增加、以及打出“海洋强国”口号并在东海及南海单方面改变现状,这些不仅让很多日本国民、还让亚太地区各国及国际社会都感到不安。

  日中两国,在既有的国际社会的规范和秩序下,享受了发展和稳定,并创造了当今的繁荣。在亚太地区能够创造繁荣,正是因为和平的海洋以及通过开放海洋建立的人员与物流网络。日中两国共有义务依据规则守护这一开放的海洋,并维持今后地区的繁荣。

  按照规则行事,可以赢得地区和国际社会的信赖。遵守规则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日本曾支持的中国加入WTO,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此外,在现有的规则中,如果有存在不适应世界现状,不应该采取单方面行动,而应该通过和平对话来改善规则。我认为,为了应对这些课题和令人担忧的事,日中之间应该开展包括首脑、部长级在内的更进一步的坦率对话。

  我在距今19年前,即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应邀访问了中国。这是我以国会议员身份的首次访华。当与中国政府有关人士交流时,双方以固定的开场白就是“要讲心里话”开始,但一旦涉及到双方立场不同的话题,对谈中也不免常有感情色彩,因此想要表达的一多半都咽了回去,至今那种令人心烦的感觉还记忆犹新。坦率对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但是,即便如此,要通过对话了解对方,寻找出打破局面的方法,应对课题与令人担忧的事。我要强调,同样,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我们决不放弃这种努力。

 

[培育国民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互信任]
  三项工作中,第三项工作就是培育国民间相互信任。这是十分重要的。但遗憾的是,作为日中关系基础的国民感情却在恶化。

  内阁府的舆论调查显示,去年回答对中国“没有亲近感”的日本人创纪录,达83.2%。在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签订第二年的1979年,调查显示同样回答的日本人只有20.3%。我认为,我国国民对华感情恶化的问题非常严重。

  同样,根据其它调查,回答对日本“没有好印象”的中国人在2014年为86.8%,虽然2015年较之减少到78.3%,但仍有很多中国人对日感情没有得到充分改善。不被国民感情支撑的外交关系是脆弱的。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日中关系宛如建造在沙堆上的楼阁,我强烈感到可危。

  为了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必须遏制这种倾向,并加以改善。为此,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国民间的直接交流来营造信任关系。正是,“百闻不如一见”。

  大平前总理在1979年访华时曾讲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两国国民心连心的强大信任。而支撑这一信任的关键是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同时指出“了解对方绝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在体制和习惯不同的日中之间,要求“严格的自觉性努力”。这句话,我理解为是在日中友好高潮显现的当时大平前总理展望未来日中关系而敲响的警钟。

  为了增进国民间的相互理解,日本政府正在实施一项青少年交流项目。据我们得到的反馈,通过这个项目访日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们纷纷表示,“回国后,我要更多地向周围人宣传日本的魅力和日本人的真诚友善。”每次通过这个项目来访日本的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们都近乎100%回答对日印象良好。

  另外,从今年起,将推出了新的交流项目,即以启发环保和防灾意识为目的,计划每年从中国及亚太国家邀请约1000名青少年等,在日本国内举行与植树造林配套的交流活动。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5月指出“我真诚期待,两国青年坚定友好信念,积极采取行动,不断播撒友谊的种子,让中日友好长成大树、长成茂密森林,让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我也把完全一样的期待寄托在两国的青年身上。为了培养承接日中关系接力棒的一代新人,我希望继续进一步扩大日中间的青少年交流。

  谈到青少年交流,在两国的大学之间也开展着多种交流。我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据说该校是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大学之一。早稻田大学早在从1905年起,接受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其中,有自邦交正常化之前就一直负责中国对日关系实际工作的廖承志先生等人士,他是首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现在,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大学办事处,每年都招收200多名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去中国来学习。这里面还有一些学生因为双学制而取得了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的学位。同时,听说在早稻田大学里有1800多名中国留学生。日本国内有超过9万4千人的中国留学生学习。

日中的学生和青少年通过交流建立起信任关系,在作学问过程中进行相互切磋虽说最为习以为常,但我认为却是连结日中两国国民心灵的最有效的方法。

  就像刚才所讲,赴日中国人的增多直接为日本经济带来益处,受到了日本各地的欢迎。去年,中国游客在日消费额占全部外国游客消费额的约4成。我国目前正在政府一体化推进观光立国。就此,中国是在放宽签证条件的对象国之一。

  但是,欢迎中国人访日增加不仅是处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们都欢迎,中国人通过直接接触日本、亲身体验和交流,增进对日本的了解。据说,实际访问日本并接触日本人的中国人中,有很多人表示:“在日本让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不相识人士的善意”。

  日本有先进技术、享誉世界的美酒佳肴、产品的颇具匠心、礼貌的待人接物、一流的服务、四季秀美的土地等在世界引以为傲的魅力。最近,中国人访日的目的也开始多样化,不仅仅购物,农村的魅力田园风光、地方城市的古色古香等日本的生活场景,以及民宿等日本式的朴素待客,也都吸引了许多人。期待着有更多的中国人士来日本,了解真实客观的日本。

  同时,现在日本人对华感情创最低纪录,为了削除为此而感到的不安,能做些什么呢?同样要改善中国人的对日感情,又能做些什么呢?就此,我也期待中方的真诚努力。

 

5、结束语
  日中关系总有难以掌舵的局面。因为是近邻,也就容易产生摩擦,所以需要耐心努力。我再次重申,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这正是两国国民的利益。这也是要回应地区和世界的期待。

   若情况允许,我希望将在这个黄金周访华,并与中方政要就如何建立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坦诚交换意见。在去年11月召开的日中首脑会谈中,双方就重启两国外长互访达成了共识。我们也欢迎王毅外交部长在今年尽早访日。

  另外,今年日本不仅是G7的东道国,也是日中韩外长会议及峰会的东道国,中国则是G20的东道国。我希望,也借用这些国际会议中的首脑及部长往来的机会,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沟通。

  我与王毅部长,包括电话会谈在内,已进行了7次会谈。但双边访问还是初次。实际上,作为非多边会议的访问而是双边访问,日本外务大臣将是时隔4年半的访华。虽然说日中关系已经具备改善的基调,但所面临的课题仍可以说有很多,构筑起我前面所讲的符合新时代的日中关系之道路并非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到。但是,我坚信,通过与中方各层人士进行不懈的坦率对话,再经过双方的不断努力,建立起符合时代的日中关系是可行的。我愿实现开辟出这样工作第一步的访华。

  今年(可能是在后半年),日本将主办日中韩外长会议,以及日中经济高层对话。中方将于9月在杭州主办G20峰会。我认为,
  今年一系列的日中首脑、外长往来的第一步就是我的访华。为营造今年日中关系的基调、实现富有成果的访华,我将竭尽全力。我的讲演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

 

 

 

 


日本国驻华大使馆
100600 中国北京市亮马桥东街1号

Copyright(c):2012 Embassy of Japan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