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ODA40周年】2019年 对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采访考察(一:北京市)

2019/11/11
 我馆为纪念对华ODA40周年,从2019年10月10日(周四)至14日(周一),组织中国媒体开展了对位于北京市、山西省大同市、重庆市的ODA项目的采访考察活动,共有7家报社和杂志社参加了此次活动。我馆希望通过此次采访考察向中国朋友们介绍对华ODA的相关成果,加深中国朋友们对对华ODA项目的了解及其在日中两国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在40年前的1979年,以大平正芳总理(时任)访华为契机,开始了对华ODA项目。自此以来,对华ODA在为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与推进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支撑日中关系的坚固基础。

 安倍总理在去年访华期间,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从作为对等伙伴推动新层次日中合作的观点出发,决定全面终止采纳新的对华ODA项目。今后日中两国新的合作将包括推进开发领域的对话和人才交流以及在全球性课题中的合作。
 

10月10日(周四)

 第一天,记者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国事务所听取了关于ODA项目40年来的历史说明后,考察了通过无偿资金援助建设的中日友好医院以及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并与从事对华ODA项目的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中日友好医院
 1979年,在大平正芳总理(时任)访华时表示,日本将协助中国修建现代化医院。

 1981年1月和8月,在北京分别签订了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和施工的无偿资金合作的换文,无偿资金援助金额为164.3亿日元。1984年7月2日,举行了竣工仪式,10月23日正式开院,当时的病床数量为1300张,是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医院。1981年至2021年持续开展了多项技术合作项目,包括从日本接受专家、接受青年海外协力队员、赴日培训、提供器材、中西部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等。此外,JICA在医疗领域的回国培训人员,从2006年开始开展着面向中国各地贫困地区的免费巡回医疗工作(义诊),中日友好医院为此项目的事务局。

 据书记兼副院长周军和副院长彭明强介绍,今年恰逢中日友好医院建院35周年,除ODA项目外,在民间学术层面上,还与日本医师会、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顺天堂大学、国际医疗福祉大学、富山大学、尽责医科大学等多个高校以及学会、民间企业继续开展着合作与交流,该医院作为日中医学交流的据点,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中日友好病院

标志是一衣带水的富士山和长城

书记兼副院长周军和副院长彭明强
向记者说明了医院中日合作情况

国际交流合作办公室日本项目主管
孟华川先生说明医院的情况

活跃在中日友好医院的青年海外协力队
队员——岩崎春香护士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该中心是1984年在中曾根康弘总理(时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时任)的倡议下,于1986年至1990年通过无偿资金援助(103.91亿日元)建成的,由世纪剧院、教育研修楼、游泳馆等构成。

 据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主任马兴民以及副主任洪桂梅介绍,该中心自1990年建成以来,不仅在日中两国间,而且与其他国家间也开展着演出、研究及体育方面的国际交流活动,特别是在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日中绿化交流基金项目中,与共计30个日本青年团体合作,致力于中国42,000公顷的土地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中日青年交流中心

奠基典礼

记者听取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主任马兴民
以及副主任洪桂梅的介绍

2楼设有介绍1986年以来该中心
与日本及各国合作及交流的历程展板
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内蒙古库布齐绿化项目成果
(合作团体: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等)
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内蒙古库布齐绿化项目成果
(合作团体: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等)
日中绿化交流基金内蒙古库布齐绿化项目成果
(合作团体: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日本青年团协议会等)
 
 
★与ODA有关人员的恳谈
 记者们还与现役JICA专家及青年海外协力队队员、日本NGO相关人员、JICA访日培训项目的亲历者进行了座谈。由实际参与项目的有关人员介绍了通过ODA项目建立起来的日中人员间的纽带关系。
 

与ODA有关人员的合影

10月11日(周五)

第二天,记者们考察了北京市城市排水集团有限公司高碑店污水处理场、北京地铁1号线、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公司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该污水处理厂为北京市最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同时也是全国最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该厂的污水处理能力为100万立方米/每日,大约占北京市中心地区污水处理能力的4成,承担着北京市中心区及东部工业区总计9,661公顷范围的污水处理任务。服务人口240万,处理场的面积达到 68公顷。

  处理场的建设分为两期进行,第一期(1990年开工,1993年通水)日处理能力为50万立方米的设施建设,是通过第二次日元贷款实施的。总投资额达66.9亿日元(5.24亿人民币),其中利用日本的日元贷款金额达26.4亿日元。

 从2010年3月到2013年2月,开展了技术合作“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运营改善项目”。

高碑店污水处理厂

张志渊总经理就项目概况进行说明
 
★北京地铁1号线(复兴门站~八王坟)
 旨在缓解因汽车增加而造成的长安街交通拥挤状况,日方为1988、1989年度第一期项目提供了40亿日元贷款,1991~1994年度第二期项目提供了156.78亿日元贷款,用于建设从复兴门站到八王坟站12km的10站地铁,以及制造车辆和购买车辆186辆。

当时的情况

现在的情况
 
★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北京市红丹丹视障者文化服务中心(以下称“红丹丹”)
 2009年作为JICA基层友好技术合作项目(支援型),实施了由日本点字(盲文)图书馆帮扶的技术合作(电影副语音制作技术培训等)。2011年作为我馆的利民工程无偿援助项目,为该中心配备了录音室、服务器室,并提供了10台DAISY听书机(可从目录中选择想听章节或任意页面的播放机),以此来支持无法上学的视障学生接受基础教育。2015年我馆也对有声图书网络平台的开设及运营给予了支援,红丹丹为视障人士提供可以自主搜索、浏览图书产品的有声图书资源共享平台,并开展了与日本盲文图书馆的技术合作培训。现在,该中心在社会各界的捐助下运营,此外,众多的志愿者正致力于图书的录音制作工作当中。

 红丹丹的郑晓洁主任介绍了在日本盲文图书馆的帮扶下制作的恭王府盲文指南手册等,并表示通过和日方的技术交流,认识到了提供基于视障者需求的细致服务的重要性。她还介绍了DAISY听书机的捐赠为视障青年董丽娜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的学习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DAISY听书机帮她实现了与健全同学一起上课的梦想,同时也帮助她完成了本科期间的所有课程。董丽娜同学现在已经成为专业的语言工作者,正在为中国7所盲校的学生提供《声音梦想》项目的支持,为视障青年从事声音工作提供了可能。心目图书馆总协调人张新莉女士就心目图书馆的活动和成果进行了说明。另外,参加志愿活动的张晨女士和刘彤女士还谈到了录制图书的困难和乐趣,实际利用服务的视障人士肖焕义先生和严金荣先生表示,通过红丹丹的活动读书变成了一种乐趣,并活灵活现的讲述了之前听过的书的内容。
 
 红丹丹在中国首次开设了专为视障人士提供录音图书的民间图书馆“心目图书馆”。
 编辑室的墙壁上挂有心目影院创办人王伟力先生和日本盲文图书馆田中馆长举着“心目图书馆”牌子的合影、“中日友好声音作品录制间”揭牌仪式时的照片等。
 在录音室面向全国盲人学校进行在线授课的董丽娜播音员(视障者)

北京市红丹丹视觉障碍者文化服务中心
郑晓洁主任向记者进行说明

实际利用服务的视障者
肖焕义先生和严金荣先生
【山西,重庆的日程下期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