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专访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两国关系需摆脱大起大落的怪圈(2021年1月15日)

2021/1/15
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认为,日中既然是地理上不能搬家的邻邦,就应在确认相互交往契合彼此战略利益这一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关系


(记者 陈立雄)2020年9月16日,在前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健康因素表达辞意后,在自民党党魁竞逐中脱颖而出的原官房长官菅义伟,在日本国会指名选举中当选日本新任首相,并组成日本新一届政府。

但在安倍卸任之前,安倍内阁仍于2020年9月11日批准了外交领域的一项重要人事任命──由现年59岁、职业生涯中精耕中国问题的资深日本外交官垂秀夫,在新旧政权交替之际出任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接替已在中国工作四年半的原驻华大使横井裕。

对中国来说,垂秀夫并不陌生。自1989年首度派赴日本驻华使馆以来,垂秀夫历次外派的足迹皆与中国有关。这一经历,也成为历任日本驻华大使中的一项独特之处。

“日本的未来,取决于今后的对华政策抉择”──2020年11月下旬,垂秀夫在自己的履新致词中,以经常聆听别人如此评价的形式,把这句话写在了自己对中国公众最早释出的一份公开信息里。

与过去多任日本驻华大使面对媒体谨慎的态度略有不同。垂秀夫从获任伊始,便开始积极阐述自己对中日关系和两国互动历史的看法。

不论是1853年美国将领佩里率舰队叩关日本时,一名叫做罗森的中国人从中通译起了重要作用的细节;还是宫崎滔天、梅屋庄吉、山田良政等孙中山的日本友人们在20世纪初挹注辛亥革命的故事,都被垂秀夫频频引用,用以说明中日两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固有苦难过往,但亦曾相互帮助的佐证。

然而,在频繁挥洒、连缀古今的公共言说之中,仍可看出垂秀夫对重大敏感问题的把握和斟酌,以及他并不回避两国之间存在待解决问题的“直球”风格。

日本媒体曾报道,在2011年起垂秀夫以公使身分驻京的上一个在华任期中,他与各界交往之频仍,甚至达到了一年要出席300个饭局的地步。

在2020年9月中旬获任驻华大使,到11月26日正式到任之前,受疫情耽搁来华日程的垂秀夫也没有让自己“空转”,而是在日本会见了约150位国会议员和100多家企业的高管,还拜会了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等重要地方主政者,搜集他们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抵达中国之后,惯以“人间情景剧”一词描述外交场合光影流转的垂秀夫,很快又开始周旋在各界之间,并选择了与2021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息息相关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上任伊始的拜会对象。

而2020年11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的访日之行、2020年12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同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举行视频对话,再到2020年底中日防务部门就建立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事宜取得积极进展,也显示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稳定运行的步伐,未因新冠疫情的阻隔而失去其节奏感。

在到任致词中,垂秀夫这样勾勒自己的职责:“构筑起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稳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日中关系非常重要”。

但美国在东亚所投下的巨影,无疑仍是外界看待中日关系的重要背景之一。在日本、美国两国政权于半年内先后交替的变化期和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稳控的多重变数下,日本政府将以何种思路锚定作为其最重要双边关系之一的中日关系?

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将在今明两年排沓而至的氛围下,中日两国将如何迎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的重要节点?

展望疫情之后中日两国各层面往来的恢复与重构,目前仍存在哪些薄弱之处?自2008年以来缔结的战略互惠关系,对今天的中日两国而言又意味着什么?

围绕这些问题,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通过书面专访向财新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

以下为专访全文:

财新记者:你认为从安倍内阁到菅内阁的两届政府过渡中,日本的对华政策,延续性更显著还是变化性更显著?在你赴任日本驻华大使之前,菅义伟首相是否已对你透露了他对华政策的原则和个人想法?

垂秀夫:先来看一下近10多年日中关系走过的历程。我从2008到2010年的3年间担任外务省中国课长。我很清楚地记得,仅在2008年一年里,日中首脑会谈就达八次,在随后的2009年也曾有过七次。如此高的频率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可想象。但之后日中关系因故出现了大倒退,直到2012年第二次安倍执政,才逐步得到修复。通过2019年的安倍总理和习近平主席之间的首脑往来(编按: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日本参加大阪G20峰会;2019年12月,日本总理安倍晋三来华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日中关系可以说重新回到了正常轨道。最近也有人说,由于受到中美关系走势的影响,日中关系正在再次面临困难。对于这个问题,正如我之前讲过的那样,日中关系忽好忽坏,我们不应因此而一惊一乍。

菅义伟首相上任伊始,与习近平主席之间举行了两国首脑电话会谈,当时我曾有幸作陪。习主席表明要继续发展双边关系。菅首相指出稳定的日中关系对两国乃至整个地区及国际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愿与中方一道履行这一职责。

财新记者:菅义伟首相就任以来,曾明确表示要以日美同盟为基础,与中国及其他周边国家保持稳定关系。这是否意味着,他将继承“先美后中”的既定路线?

垂秀夫:日本和中国不仅在亚洲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还分别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人们普遍要求两国要更多地为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担负起责任。不管是站在日本的国家利益立场,还是从整个地区的角度来讲,日中关系的稳定都事关重大。我们应该通过构建稳定的、具有建设性的日中关系,推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逐一得到处理。

日美关系是同盟关系,对华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另外,中美还分别是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直面新冠疫情这一前所未有课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构建稳定的关系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这既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需要在与同盟国的美国保持牢固信赖关系的同时,加强与中国之间的沟通,并一道积极地为建设基于国际准则、自由、开放、公正的秩序而尽到大国责任。我们也将继续密切关注美国新总统走马上任后的中美关系走向,期待中美之间展开建设性对话。

财新记者:虽然中日关系近年来逐步改善,但在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中日关系略显停滞。在你看来,日本方面目前还有继续推进下一步高层互动的充分意愿吗?如果日方仍有意愿和中方一起努力的话,预想中的可能时机会是什么?

垂秀夫:日中高层对话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去年11月的日中外长会谈再次确认了持续高层互联互通的重要意义。然而,考虑到目前的情况,我们应该首先应对战胜新冠病毒的问题。

财新记者:东京奥运会将于2021年夏季举行。东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与否和防疫经验,将与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筹备息息相关。为了顺利举办这两场奥运会,日方是否愿意与中方合作,互相分享围绕大型赛事举办的防疫经历?

垂秀夫:在亚洲,2021年有东京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半年后有北京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此外,我们还将迎接202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是日中关系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节点年份。

两国高层一致同意,继续携手合作推动这两场奥运会和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我本人也愿在大使的岗位上,为把东京奥运经验分享给北京冬奥献出一份力量。就此,我将与中方保持沟通。

财新记者:你如何评估近期中美在经济和高科技领域的冲突,给日本及日企所带来的影响?你是否有感受到在华日企欲将生产设施转迁到其他国家或重返日本的迹象?日本政府推出了补贴日企重新布局其供应链的政策。这么做的用意是什么?目前看来,日本政府拟为此目标扩大相关预算。这一预算将增加到多大规模?

垂秀夫:中美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我注意到,两国在贸易和高科技方面存在博弈。鉴于中美关系走向如何会给日本以及全世界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中美两国构建稳定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期待,在美国下届政府期间,中美建设性对话能取得进展。

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供应链补贴举措的宗旨在于,鼓励日本企业根据自己判断推行产地多元化,从而赋予供应链以韧性。因此,这并不是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措施。

财新记者:日本是最早倡导“印太战略”的国家。该合作构想也得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积极响应,预计今后将会逐步向前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中方要做好准备,在不久的将来,日方可能会在各种国际问题上,比过去更频繁地提出与中国相当不同的意见?

垂秀夫:我们需要通过在印太地区实现基于法治的自由且开放的秩序,来确保整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打算与各国一起致力于实现“自由且开放的印太地区”。

由日、美、澳、印构成一个广泛协商的框架,旨在推动诸如“自由且开放的印太地区”实现、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海上安全、反恐等共同课题,而并非针对某个国家。

另一方面,保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不仅有益于两国,同时也对地区和国际社会具有极为积极的意义。日方愿意更多地利用高层交往的场合,坚持正当主张,同时与中方携起手来应对各项共同挑战。

财新记者:从中日关系的角度看,台湾问题具有敏感的一面。在你担任大使的任期间,台湾问题是否会成为中日关系间的冲突点或风险点?

垂秀夫:在对台方面,基于1972年的《日中联合声明》,日本政府与台湾维持非政府间实务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没有任何改变。

财新记者:阁下当年是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关系”这一理念的起草者。这一理念在当前的中日关系中意义如何?有呼声期待,在中国领导人后续实现访日之际,中日能签署第五份政治文件。目前这一方面的讨论进展如何?若能签署,这份文件将以哪些方面为主要的宣示?

垂秀夫:正如大家所知的,在第一次安倍执政之际(编按:2006年),日中两国同意建立“战略互惠关系”,我当时也参与了这个构想的酝酿。“战略互惠关系”的宗旨在于:与对方建立稳定的关系符合本国的战略利益。我相信,这一重大精神今后也不会改变。

可是,从目前的日中关系来看,很难说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已经确立。今后应该继续妥善处理双边的悬而未决问题,同时从战略高度开展交流与合作,将日中关系提升到崭新阶段。

日本和中国似乎需要摆脱这样一种怪圈,即在遇到事情时,双边关系便会因之摇摆,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形,甚至于恶化的影响会波及商务活动。我认为,日中既然是地理上不能搬家的邻邦,就应在确认相互交往契合彼此战略利益这一基础上构建起稳定的关系。

财新记者:你如何评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展?自韩国的文在寅总统上任以来,中韩之间的互信不断提高,但日韩关系似乎停滞不前。对于中韩关系的拉近,你是否会感到焦虑?

垂秀夫:在2020年11月举行的日中外长会谈上,双方同意继续为促使最近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早日生效而进行协作。至于《日中韩三国自贸协定》(FTA),则需要让其成为在包括规则等方面大幅超越RCEP启点的协定,所以首先要致力于前者的及早生效,并根据其执行情况再来决定后者的相关事宜。

关于中韩关系,我不便站在日本政府的立场加以评论。谈到日韩关系,由于是邻国,所以日韩之间也会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甚至于各种棘手难题。但也正因如此,日本政府愿意进一步密切双方外交部门间的沟通,通过对话解决这些悬案。

财新记者:2018年以来,日本在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谈判中,尚未受到包括韩国、朝鲜等方面的邀请。日本是否打算在半岛无核化进程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日方有此意向,是否打算与中方开展关于这方面的合作?

垂秀夫:我不太明白这一提问的含义,但总而言之日本的方针没有改变,也就是本着《日朝平壤宣言》精神,旨在全面解决绑架日本人、核武器、导弹等各个悬疑问题,清算不幸的过去,实现邦交正常化。

今后,我们仍将密切日美双边和日美韩三边协作,同时保持与中国、俄罗斯等国际社会的合作,以期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全面落实,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

特别是,在2020年11月的日中外长会谈上,双方就近期朝鲜局势交换意见,并就为半岛无核化展开协调、全面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的重要性达成了一致。

财新记者:你的工作风格以广结人脉而闻名。在这一方面,你有什么技巧吗?你对驻华大使这一新岗位有何抱负?距你上次在北京工作已有一段时日。这次驻华期间,你有什么特别想做的事或者想去的地方吗?

垂秀夫:外交关系,或者说国家与国家间的关系,简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也诞生出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情景剧。在我35年的外交官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中国打交道。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中国社会和国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一如既往地为此倾注热情。

这是我第五次在中国生活了,中国、尤其是北京,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以往常驻期间,我通过摄影这项爱好,接触到中国多地五彩斑斓之美景。比如,云南罗平的油菜花田、黄山的雪景、内蒙古的大草原都非常漂亮,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这次任期内,我希望寻遍中国名胜,再把所拍摄的中国靓丽景观介绍给日本国内的朋友和日本国民。同时,我从2021年年初已把所拍摄的日本和中国的奇景照片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等平台开始介绍。敬请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