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经济高层对话启动会议(概要)(2007年4月12日)

2020/3/20
4月12日下午2时45分至3时15分,借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日之机,在饭仓公馆召开了日中 经济高层对话 启动会议,概要如下。
 

1. 双方出席人员

日方:首相安倍晋三、外务大臣麻生太郎、财务大臣尾身幸次、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内阁府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等。

 

中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等。

 

2. 主要成果

日中两国首脑宣布正式启动“日中 高层经济对话”,并就对话成员达成如下协议。
 

日方:由外务大臣麻生太郎担任主席,基本成员为财务大臣尾身幸三、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内阁府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

中方:由副总理曾培炎担任主席,基本成员为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


根据议题内容决定除上述成员以外的其他部长级人员参加 。决定本年年内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
关于第一次会议的议题等详细内容,今后将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协商。
 

3. 出席人员发言摘要

●两国首脑开篇讲话

(1)安倍首相

本经济对话是去年10月访华之际与温家宝总理之间达成的“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延伸,是 日中经济关系迈出的新的一步。

日中经济关系是不仅对两国的国民生活有直接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有重大影响。

因此,日中 两国有责任推进双边经济关系的顺利发展,并且为了合作开发资源能源、合作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推进WTO多哈回合谈判、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保护知识产权、传染病对策等国际性课题的解决作出积极的贡献。

希望两国经济关系最高负责人能够通过本对话站在跨领域的、长期的、全球性的高度进行坦诚的交流,推进 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温家宝总理

本对话是在两国建设性 共识的基础上启动的,标志着两国在经济层面的合作机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经济领域的合作是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中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具有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两国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对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如此情况下,日中两国进一步完善 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机制,并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予以加强是客观形势的要求。相信本机制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日方官员发言

(1)外务大臣麻生太郎

本对话的目的是由政府作为一个整体从高瞻远瞩的角度 ,对 日中各自部门的 协商难以解决的课题进行调整和解决。建议进行以下5个方面的讨论。
  1. 宏观经济政策
  2. 贸易和投资关系 (消除贸易障碍、进一步放宽中国的关于投资和服务领域 限制等)
  3. 多边合作(中日韩及东亚地区合作、WTO多哈回合谈判、地区和世界经济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4. 全球性课题(环境和气候变化、能源、海洋污染、传染病等)
  5. 经济合作(日本对华经济合作、第三国援助)

(2)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

指出本对话应将重点放在跨部委课题,并提出了2点建议。1.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和投资环境改善的合作,2. 中国经济投资过热等、就双方的经济和产业政策进行讨论。

此外,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也非常重要。
 

(3)财务大臣尾身幸次

今后将与中国合作推进清迈倡议等亚洲地区金融合作。此外,将通过日中 财务对话深化对地区金融合作和两国经济课题等的讨论。今后将继续期待人民币灵活性的提高。
 

(4)内阁府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

介绍了日本的基本经济政策。通过内阁府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之间的经济磋商, 实现中日两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这不仅对两国,而且对世界经济也极为重要。

 

●中方部长的发言

(1)外交部部长李肇星

两国领导人就加强经济贸易关系达成了一致,并明确了对话机制。中国外交部将在此框架下从政治层面进行积极的协调和支持,推进两国经贸关系的顺利发展。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今后将以本 对话为平台,进一步推进双方在经济层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将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能源领域、中小企业合作等作为重点。欢迎即将于今年9月份召开的第二届节能环保综合论坛。此外,还将关注中小企业博览会。
 

(3)商务部部长薄熙来

成为本对话的中方窗口,商务部感到责任重大。今后将与曾培炎副总理共同推进经济高层对话的顺利进行,发展中日经济关系的双赢关系。

 

●两国首脑总结发言

(1)安倍首相

会议确认了双方出席人员已经认识到两国经济的重要性,并且感受到 开放于世界 、为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责任。这是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础。同意年内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
 

(2)温家宝总理

此次会议时间短暂但是十分具有意义。期待通过双方的努力顺利召开第一次会议并取得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