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工程无偿援助佳话
可再生资源利用活动扩展了朋友圈
“如果考了第一,就算借钱也一定要让你上中学,爸爸这样向我保证了。”
利民工程无偿援助的“手拉手地球村环境美化项目”(2002年度),是针对中国的城市小学生通过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活动所取得的收入购买书籍送给中国农村小学生的这一计划,主要对其再生资源利用活动进行了资助。项目实施之后,城市小学生自发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现在,很多的农村小学校都收到了书本,城市和农村的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愈加活跃。
文章开头的一段话是河北省赤城县碾子湾蒙古族小学校5年级的郭伟杰同学在利民工程无偿援助捐赠仪式上含着热泪向城市小学生所讲述的话。这段话不仅被中国的报纸所报道,也被日本的报纸都进行了广泛的报道。郭同学是住在离北京250公里远的贫困的农村地区。郭同学所在的小学是一座只有37名学生和1名老师的很小的学校。从98年开始进行“手拉手地球村环境美化项目”活动的北京展览路第一小学用活动所得的1000元购买书籍捐赠给了郭伟杰同学所在的农村学校,当时,代表学校将书籍送到郭同学所在小学的是生长在北京的李所然同学。李所然和郭伟杰当了朋友并开始互相通信。两个人成了好朋友,郭伟杰同学暑假中在李所然同学家住了一个星期。通过读书、去北京等与外界的接触,郭同学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对发生转变的郭伟杰同学,他的父亲就说了文章开头的那段话,其实发生变化的不止是郭同学。下面的话是李所然同学在同仪式上所讲的话“我们一起到天安门看升旗,一起吃麦当劳,他还和我一起上课。他每天都特别兴奋,对很多没有见到的东西他都很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例如他会指着微波炉问:这是什么东西呀?他还对电脑里的图画特别感兴趣,因为他喜欢画画。他告诉我:农村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对知识十分渴望。我在他身上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心地很善良,遇到不懂的事善于问问题。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通信来往,我想我们会通过书信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城市,大部分的独生子女被父母、爷爷奶奶、公公姥姥所精心呵护,精神和物质方面都毫无欠缺地成长,甚至到了令人担心其弊端的地步。另一方面,在农村,却到处能看到孩子们坐在漏雨的教室中的破桌椅前学习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象李所然和郭伟杰同学这样,让城市和农村的小学生互相了解,共同成长的事情非常令人欣慰。日本的利民工程无偿援助也与孩子们这种基层的交流紧密联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