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活动“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的意义
(1)2011年12月底,日中两国即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日本总理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了首脑会谈,两位首脑将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的2012年正式确定为“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全面推进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流。
(2) 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将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使参与这些活动的官方和民间的情谊凝聚在一起,日中首脑还确定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的口号“新的相遇,心的纽带”以及Logo“CJ心形”。详见:http://www.cn.emb-japan.go.jp/cul_edu/jc40th-3.htm
(3)自1972年至今为止的40年中,日中两国官方及民间都积极地进行交流,积累了丰硕的成果。面向邦交正常化40周年,这一承上启下意义的年份之际,官方、民间将在此基础上,共同参与、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以扩大日中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流并加深互相了解。
2.重点领域
为推进多层次的国民交流,将在广泛领域里进行各种交流,其中将重点支持以下领域的活动。
①青少年交流:加强青少年交流,不仅对下一代的日中关系,而且对改善日中两国的国民感情,都极为重要。
②地方交流:现在,两国之间不少城市已缔结为友好城市关系。作为草根交流的地方交流,有助于增强互相理解。此外,对于振兴地区经济,积极推进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的地方交流也十分具有意义。
③文化、体育交流:日中之间文化交流渊源流长。除了传统文化以外,增加接触和交流包括流行文化、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在内的现代日本的多方面信息的机会,将有助于树立新的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促进对真实的日本的了解。
④草根交流:以邦交正常化后40年内各种交流所积累的实际成果为基础,在巩固这些成果的同时,将2012年作为更加积极地进行交流的机会。
⑤观光交流:今年,日中两国之间的观光交流稳定发展,但由于东日本特大地震等原因,目前赴日海外游客大幅减少。观光交流极有助于促进包括历史、文化、自然、风俗习惯、饮食文化在内的多方面的交流,并能带来经济效益。
⑥经济交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日中经贸关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加深对彼此经济现状的互相理解,在环境、能源、农产品贸易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进行交流一事十分重要。
⑦支援灾区:目前,对东日本特大地震灾区进行支援是最优先课题,必须将应对负面传言、促进观光、支援重建和本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有关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在上述各种交流活动中,根据东日本特大地震后重建工作的需求和灾区的意愿,将尽可能举办有利于重建灾区的活动。
3.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实行委员会
10月25日,实行委员会召开了首次会议。外务省将与实行委员会保持紧密协作,支援各种活动。
4.“认定活动”
实行委员会除了将策划并实施主办一系列主办活动之外,还将对日本各组织和团体策划并向实行委员会提出认定申请的活动进行审查,对符合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宗旨的活动,将提供“认定活动”的名义。“认定活动”可以使用2012“日中国民交流友好年”的Logo和口号。35周年时,共有328项在中国国内及日本国内举办的活动获得了“认定活动”名义。
详见URL:http://www.cn.emb-japan.go.jp/cul_edu/jc40th-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