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环境保护合作的概况

2020/3/23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贵阳炼铁厂在实施日中合作项目对策前后的变化
日本和中国在环保领域保持着长年的合作关系。迄今为止,日本通过日元贷款、技术合作等方式向中国提供了三万亿日元以上(约两千亿人民币)的支援,而其中一万亿日元以上(约七百亿人民币)的经费用在了环保领域项目上。1996年,在北京建立了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围绕环境政策的制定、相关监测与分析、研究、人才能力建设等提供着支援。而且,每年都会有很多中国的行政官员和专家们到访日本、参加研修,在学习日本的有关经验的同时,与日方相关人员加深交流。


在大气污染方面,中国在“11.5”规划期间推进了二氧化硫总量减排工作,“12.5”规划期间将推进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工作,根据中方的需求,日本政府在政策制定、各地示范项目的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着支持。例如,在北京、辽宁、甘肃、内蒙古等地实施了将取暖燃料从煤炭改造成天然气的项目,为减轻大气污染做出了贡献。


今年1月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在这一情况下,日本政府表示愿与中国政府共享我国的相关经验、根据中方的需求开展进一步的合作。4月份,在北京举行了大气污染防治研讨会,日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研究人员及企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日本至今积累的大气污染对策方面的经验,并与中方专家进行了热烈的意见交换。


日本企业对与中国开展大气污染领域的合作也持有浓厚的兴趣。日中经济协会启动“中国大气污染改善合作网络”之际,约有500家日本企业加入了这一网络。今后,根据中方的需求,该网络将组织开展专家派遣、访日团接收、日中双方交流会等活动。此外,将从日本克服大气污染的知识见解、经验、技术、设备等硬件及软件两方面内容入手,整理制作日方在大气污染改善方面可供合作项目一览,并提供给中方。


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也十分活跃。例如,日本的京都市和陕西省西安市自1974年缔结友好城市以来,在教育、文化、体育等广泛领域开展亲善交流及技术研修生接收工作,2008年还实施了旨在改善大气环境的合作。2012年7月,京都市派出环境行政官员前往西安,围绕大气污染实际情况调查、悬浮颗粒物相关知识、检测方法、消减措施等内容举办了培训,介绍了相关知识。今年2月,西安市环境行政官员应邀请在京都市进行研修,并详细考察了大气环境管理的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日中两国在水质、土壤、重金属污染、废弃物对策、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气候变化对策等各个领域共享相关政策和技术,并在上下水道及地铁等公共设施建设、植树及森林保护等诸多环境领域开展着合作。


自然环境无国界,在今后的岁月里,日本愿一如既往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东亚做出努力,进一步发展日中两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关系。